酱香酒制作工艺流程详解与关键步骤解析

酱香酒的制作工艺流程概述

酱香酒作为中国白酒的典型代表,其独特的酿造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南楼山酿酒技术网根据多年实践经验,将酱香酒制作流程归纳为「12987」工艺:1年生产周期、2次投料、9次蒸煮、8次发酵、7次取酒。下面分步骤详解这一传统工艺。

一、原料选择与处理

正宗酱香酒需选用贵州本地红缨子糯高粱,其支链淀粉含量需≥88%,单宁含量1.5-2.0%。原料处理包括:

1. 高粱破碎:要求破碎率≤20%,保持颗粒完整性
2. 润粮:水温95℃以上,润粮时间≥8小时
3. 配比:高粱与小麦制曲比例严格按1:1

二、高温制曲工艺

酱香酒大曲培养温度需达到60-65℃,关键参数如下:

阶段温度控制时长
堆曲40-45℃3天
翻曲50-55℃5天
高温期60-65℃7天

制曲过程中需人工翻曲3-4次,确保微生物均匀生长。成熟曲块需储存6个月以上方可使用。

三、堆积发酵技术

酱香酒特有的「阴阳发酵」包含:

1. 开放式堆积发酵(阳发酵):
- 温度升至50℃左右
- 持续4-5天
- 产生大量香味前驱物质

2. 窖池密封发酵(阴发酵):
- 采用紫红泥窖池
- 发酵周期30天
- 控制酸度在1.8-2.5g/L

四、蒸馏与贮存要点

七轮次取酒各有特点,以第三至五轮次为优质基酒。蒸馏需注意:

- 汽压稳定在0.08-0.12MPa
- 流酒温度控制在25-30℃
- 摘酒酒精浓度范围53-57%vol

基酒需经至少3年陶坛贮存,期间完成酯化反应和分子缔合。想深入学习整粒无辅料酿酒技术,可关注南楼山酿酒技术网的专题课程。

酱香酒工艺的三大核心

1. 高温特性:从制曲、发酵到蒸馏全程保持高温,促进美拉德反应
2. 多轮次叠加:通过多次取酒实现风味物质富集
3. 自然接种:依赖环境微生物群落形成独特风味体系

作为专业酿酒技术平台,南楼山酿酒技术网提醒:现代工艺虽可缩短周期,但传统12987工艺仍是酱香酒品质的保证。实际操作中需根据气候、原料等变量灵活调整参数。

热门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