酱酒12987工艺流程解析与关键步骤详解
南楼山酿酒技术网 2025-04-14 浏览:0
酱酒12987工艺流程概述
酱酒12987工艺是中国传统酱香型白酒的核心酿造技术,得名于其"1年生产周期、2次投料、9次蒸煮、8次发酵、7次取酒"的独特流程。作为南楼山酿酒技术网的专业解析,本文将系统拆解各环节技术要点。
一、原料选择与预处理
1. 红缨子高粱:要求颗粒饱满、淀粉含量≥62%,支链淀粉占比88%以上
2. 小麦制曲:选用软质冬小麦,粉碎度控制在"梅花瓣"状(40目筛通过率≤20%)
3. 水质要求:pH值6.8-7.2,总硬度≤150mg/L(以CaCO3计)
二、关键工艺环节详解
1. 两次投料(下沙与糙沙)
重阳节前后进行首次投料(下沙),高粱与曲药按100:45比例混合,堆积48小时至顶温达45-50℃后入窖。间隔30天后进行第二次投料(糙沙),此时需加入10%母糟调节酸度。
2. 九次蒸煮技术
采用"三高三低"蒸粮法:前三次蒸煮保持0.15MPa蒸汽压力(温度约105℃),后六次逐步降至0.08MPa。每次蒸煮后需摊晾至32-35℃,加入20%曲粉拌匀。
轮次 | 酒精浓度%vol | 典型风味 | 存储时间 |
---|---|---|---|
1-2轮 | 57-60 | 生粮香突出 | ≥3年 |
3-5轮 | 53-55 | 酱香典型体 | |
6-7轮 | 50-52 | 焦香明显 |
三、品质控制要点
1. 窖池管理:采用紫红泥窖,入窖酸度控制在1.5-2.3g/L,窖泥中己酸菌含量≥10^7CFU/g
2. 温度监控:发酵顶温需严格控制在40-45℃,超过48℃会导致产酸过多
3. 勾调技术:基酒储存满3年后,按"酱香:醇甜:窖底=7:2:1"比例进行盘勾
想系统掌握整粒无辅料酿酒技术?欢迎查看专业教学课程,由南楼山酿酒技术网资深工程师团队倾囊相授。
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