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闻到刚出锅的酒糟那股甜香,我就想起二十年前跟着师傅学酿酒的日子。那时候可没现在这么多视频教程,全靠老师傅手把手教。最近很多朋友在南楼山酿酒技术网留言问白酒是怎么做的,非要我拍个视频。今天我就把压箱底的手艺拿出来,给你们讲讲这杯中之物到底是怎么从粮食变成琼浆玉液的。

传统白酒酿造过程实拍图

记得第一次看师傅酿酒,那蒸汽腾腾的场面至今难忘。选用优质高粱是第一步,颗粒要饱满,霉变的可千万不能用。泡粮要掌握好水温,夏天用常温水泡12小时就行,冬天得用温水泡24小时。这个环节特别关键,就像我们整粒无辅料酿酒技术课程里强调的,泡粮时间不够,后续糖化就会出问题。

上甑蒸粮可是个技术活,火候把握不好就容易夹生。我师傅常说'三分酿七分火',大火蒸上汽后要转文火慢蒸。蒸好的粮食要摊凉到28-32度,这个温度区间最适合下曲。记得有次我急着下曲,温度没降到位,结果那批酒发酵特别慢,可把我急坏了。现在想想,酿酒这事儿真急不得,每个环节都得耐心等待。

下曲后的糖化过程最是神奇。24小时后就能闻到甜香味,粮食表面会出现菌丝。这时候要严格控制温度,超过36度就得翻拌降温。山东的老张去年照着我们的在线学习酿酒技术视频操作,结果糖化时没注意保温,发酵不完全,出酒率低了不少。所以说啊,细节决定成败。

入池发酵那28天里,我每天都要去闻一闻酒醅的变化。从最初的甜香慢慢变成酒香,最后带着淡淡的窖底香。蒸馏环节更要讲究'缓火蒸馏,大火追尾',接酒时要严格分级。头酒虽然度数高,但杂醇油含量也高,得单独存放。中段酒是最精华的部分,酒花细腻持久,我们行话叫'大清花'。

刚蒸馏出来的新酒辛辣刺激,需要经过陈放才能变得醇厚。我地窖里还存着十年前酿的一批酒,现在开坛那个香气啊,整个院子都能闻到。想学更系统的技术可以看看酿酒技术教程,里面连温度控制、酒曲配比这些细节都讲得很清楚。记住,好酒是时间的朋友,急不得也快不得。